三亚城市更新提速:安置先行筑民生,产城融合促发展
三亚市海罗片区崭新的安置小区内,居民们正陆续乔迁新居。楼下幼儿园传来欢声笑语,不远处商业综合体的塔吊缓缓转动——这幅生动场景,正是三亚创新推进城市更新的缩影。三亚市以"成熟一个、推进一个"为原则,通过精准"城市体检"识别需求,严控开发质量,杜绝大拆大建,临春片区保留原生植被的做法成为典型。
安置先行托举安居梦
三亚将"让居民住得近、住得好"作为更新核心,构建多元化安置体系。政府自建与企业配建双轨并行:通过企业主体承担配建任务,以社会化力量推动安置住房的落地实施,与政府同步推进的临春、海罗等安置项目形成协同互补的建设格局。河西片区创新实施五个项目共建集中安置区,实现"就近统筹"。更关键的是配套设施同步建设,海罗安置区实现幼儿园、医疗站、健身广场"入住即享"。2025年全市计划交付5575套安置房,新开工1.2万套,总投资达147亿元。
空间拓展优化城市格局
更新版图按"一核两带多节点"战略延伸:中心城区聚焦解放路商圈转型,打造自贸港总部基地与免税消费新地标;崖州片区锚定深海科技产业,配套人才公寓推进"产城人"融合;三亚湾新城实施"退岸还海"工程,修复红树林湿地重塑生态名片。
创新模式破解发展难题
三亚独创"差别化供地+多元融资"机制:集体土地更新由市、区平台与村集体共建项目公司,整理后政府出让股权引资;国有土地允许社会资本一二级联动开发。通过"肥瘦搭配"策略,将安置房与经营性用地打包出让,既保障民生又吸引社会资本参与。海罗片区实现居民100%签约率,同步引入商业综合体与科技企业,成为"安置先行、产城融合"的典范。
赋能自贸港建设
作为未来5-10年城市发展战略核心,城市更新正释放宝贵空间承载自贸港功能:为总部经济、跨境电商等产业提供载体,通过建设国际学校、医院等配套增强人才吸引力。当更新释放的土地迎来产业进驻,一座"居者优其屋、业者兴其城"的现代化国际滨海都市正加速呈现。